? 新聞中心
媒介報道怎么寫
【光明日報】中國首創癌癥治療技術登上《science》子刊封面
電視媒體報導 2019-10-08 05:58:14 1250

日前,在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CTS-2019)上,由中國專家首創的癌癥治療技術“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首次亮相,這是一種將免疫治療與生物化療有機結合的新型腫瘤治療方法。
 
武漢協和醫院金陽教授是該技術的主要研究者之一,目前,金陽團隊正采用這一技術治療惡性胸腔積液,并有臨床轉化研究成果發表在《Science》專業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并獲得了當期雜志的封面推薦。這一臨床轉化研究成果的發布,為中國攻克癌癥引起的胸腔積液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解決方案,有望改變當前這一病癥缺乏有效治療手段的臨床難點,成為一種突破性治療技術。
 
據介紹,惡性胸腔積液也叫胸水,是指原發于胸膜的惡性腫瘤或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轉移至胸膜引起的胸腔積液,幾乎所有的惡性腫瘤均可出現胸水。肺癌是最常見的病因,約占惡性胸腔積液的1/3,乳腺癌、淋巴瘤次之。惡性胸腔積液的預后較差,中位生存時間只有4~7 個月。“國內目前治療胸腔積液并無具體的金標準方法,也無有效的治療手段,”金陽指出,目前治療方式主要推薦的包括滑石粉胸膜固定術及胸腔導管留置引流術。但滑石粉胸膜固定術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且需手術治療,失敗率較高,患者術后常出現胸膜炎性胸痛和發熱,且我國國內到目前為止,尚無廠家生產可注入胸腔的醫用滑石粉。另外,胸腔導管留置引流術可能出現復張性肺水腫、導管相關感染等并發癥,且復發率較高。總的來說,上述兩種方法均是針對癥狀的姑息性治療手段,治標不治本。因此,當前各大指南中提到的針對胸腔積液治療的統一目標,是以最小的創傷減輕或消除胸腔積液引起的呼吸困難癥狀,即均是針對癥狀的姑息治療。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腫瘤內科副主任馬飛也表示,惡性胸腔積液是晚期惡性腫瘤患者常見并發癥,會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和生存周期。若不及時治療,患者平均生存期僅3.3個月左右。針對這種臨床上的困局,“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的出現,給患者帶來更多希望。
 
“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是一項國際創新的理論和技術,也是一種新型的靶向一體化腫瘤治療模式。”金陽介紹說,它有機結合了靶向治療、生物免疫治療和化療技術,利用靶向的精準效應結合化療短期內殺死腫瘤細胞以獲得迅速緩解;同時,生物免疫治療激活特異性抗腫瘤免疫,產生持久的腫瘤監視以防止腫瘤復發,為腫瘤的長期緩解帶來曙光。
 
據悉,所謂囊泡是由單層膜所包裹的膜性結構,從幾十納米到數百納米不等,主要是指細胞內不同膜性細胞器之間的物質運輸。正是因為發現證明了細胞內部囊泡運輸體系的存在,三位美德科學家因此獲得了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而金陽這一創新治療技術,就是運用了囊泡運輸機制。形象來講,就是將腫瘤細胞的外衣——囊泡“扒下”后,在外衣里“裹”上“炸藥”,即微量的化療藥物,再將載藥囊泡輸送至患者體內。包裹了化療藥物的腫瘤囊泡可以精準靶向至“敵人的堡壘”-腫瘤部位,如同“特洛伊木馬”,經過“偽裝”后可快速跨過城門“腫瘤細胞膜”,并在“堡壘大本營”細胞核附近釋放化療藥物,高效殺死“敵軍”腫瘤細胞。
 
另據悉,除金陽團隊外,國內針對載藥囊泡治療惡性胸腔積液的治療也已開展大樣本臨床研究試驗,目前已完成臨床轉化。當下,該技術已在安徽、湖北、深圳和天津4省市獲得新增醫療服務項目價格批示,并已在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啟動技術的應用,率先用于惡性胸腔積液的治療。